阅读点亮人生 - 中文 “思赏行”个性化深度阅读项目启动 - Read-to-Light-Up-Your-Life-Chinese-Si-Appreciation-Line-Personalised-Deep-Reading-Project-Launched
作者
NACIS Shanghai
17 十一月, 2016

阅读点亮人生 - 中文 “思赏行”个性化深度阅读项目启动

阅读点亮人生 - 中文 “思赏行”个性化深度阅读项目启动 - Read-to-Light-Up-Your-Life-Chinese-Si-Appreciation-Line-Personalised-Deep-Reading-Project-Launched
阅读点亮人生 - 中文 “思赏行”个性化深度阅读项目启动

阅读点亮人生”——是NACIS师生共同的成长心愿,在经过长时间的策划与准备之后,2016年11月17日,中文“思赏行”个性化深度阅读项目正式启动。

阅读点亮人生 - 中文 “思赏行”个性化深度阅读项目启动 阅读点亮人生”——是NACIS师生共同的成长心愿,在经过长时间的策划与准备之后,2016年11月17日,中文“思赏行”个性化深度阅读项目正式启动。

阅读点亮人生”——是NACIS师生共同的成长心愿,在经过长时间的策划与准备之后,2016年11月17日,中文“思赏行”个性化深度阅读项目正式启动。

特邀分享嘉宾,香港大同教育课程总监钟冠杨先生以现场互动的方式,与老师们共同经历了整个下午充满惊喜与活力的阅读体悟之旅。

该项目的启发来自哈佛的研究成果 (Project Zero),结合在香港地区推行九年的应用体验,是一项专注于提升思考力、协作力与同理心的慈善项目(思赏行),重在引导人们以经典文学作品为媒介,以“思、赏、行”为具体阅读策略,引领每一位读者深思、赏析并将阅读体验内化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与终身成长。学习过程尤其注重调动个人独特体验,以正确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养成阅读习惯、激发美学鉴赏、提升思维能力、加深文化理解、历练品性修养、培养家国情怀,是一项以经典文学阅读为载体、以育人为本质目标的学习活动。

过程中,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作《偶然》引起了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老师们共同吟诗,自然进入到“悦读”状态,后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陆续进行了“个体阅读分享、为诗歌制作封面、就诗歌内容提问质疑、为诗歌更名、进行现场改写”等创造性活动,其中各项任务之间都穿插了同伴间真挚而精彩的互动点评,精妙之处正在于相互的欣赏与借鉴。值得一提的是,“思赏行”阅读现场并没有高人一等的导师,有的只是人人平等的分享与建议。每一个互动体验环节都不自觉地将参与者卷入到具体情境中去主动感知、并给出意见,没有人感受到疲累,有的只是不住地思考、探索、合作、创生……

最后的围坐环节,老师们感慨良多,经历了一次多角度的阅读之旅,大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中做更多尝试与实践,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采撷自华师大终身教授叶澜之语),允许孩子从童心视角去读文,同时辅以美术、音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来体验、享受阅读乐趣,更启迪思维和言行,在阅读中学会做人。同时,大家都表达了自我更新的成长需求,要学生会读爱读,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做善于阅读、创新,且与生平等的学习引领、支持者。

本项目也是NACIS语文学习实践变革的有机组成,点燃了大家对自己常态课堂及未来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考,活动中的思维碰撞,正是老师们对新时期语文教学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愿望与行动所在。接着,老师们将迎来自己的课堂实践、学生阅读分享会、家校阅读沙龙等。让我们共同期待,让阅读点亮人生!


教师成长感悟……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
海明威阅读海,发现生命是一条要花一辈子才会上勾的鱼。
弗洛伊德阅读梦,发现一条直达潜意识的秘密通道。
加缪阅读卡夫卡,发现真理已经被讲完一半。
在书与非书之间,阅读者将遇见各种可能。

从今天起向孩子们看齐,
以他们的高度放大万物,
透过他们的双眼,
重新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读世界。

远离追逐,细读闹中取“净”。
调慢节气,审读闹中取“镜”。
回归质朴,品读闹中取“境”。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
请现在就开始为自己预约,
与神秘的阅读世界相遇相知的惊喜。”

米兰Miki

 

“读书,就是独自静坐窗前,沉浸于文字中的一段烟雨流年——这就是我几十年来的阅读方式。从来没有人教过我怎么阅读,阅读于我来说是一直是个单独的私密空间,我独自在这个空间里找到知识天地,在这里洗去浮躁,在这里变得平和,在这里充满希冀。我从来没有想过,阅读还可以个性化,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还可以有其他的精彩。

直到11月17日,NACIS的全体小学语文老师们参加了“悦读  善思  乐言” 的阅读培训。这次“思赏行”的个性化阅读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它把我阅读的个人空间和众多读者们的小小世界融为一起。在几个小时的培训中,我们每一个老师细读了徐志摩的《偶然》;我们为这首诗创作了封面,并赏析了别人的创作;我们每人针对《偶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读了每个老师提出的问题并选择一个进行了回应;我们合作表演并欣赏了诗句;我们还改写了《偶然》,品味了每位老师的文字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个都变成为主角,便成为观众,便成为画家、诗人、编剧……在“思赏行”的阅读方式中,我们像新茶一样在沸水中丝丝缕缕舒展开自己;在思想的碰撞交汇中熨平每一个疑惑的皱褶;在吟哦低咏的推敲中体味到文字和思想的馥郁津甜。在那几个小时里,我们每一个都变成了一个不普通的自己。”  

Anna赵崟崟

 

“11月17日下午,有幸参加了由香港教育专家为大家做的“思赏行”培训,这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可以在语言教学中尝试,打破传统阅读模式,开启深层阅读的新境界。“思赏行”将阅读的过程诠释为:思索—鉴赏—演绎—再创作,培训中通过与他人的共同探讨,更加丰富充实了整个阅读的过程,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Lucy陈颖

 

“11月17日诺德安达迎来了“思、赏、行”课程的第一次体验,全体学员获得了全新的感受——课程通过诗歌《偶然》切入,拆分成设计封面,回答问题,表演诗句,篡改诗句等活动环节,学员们在思、赏、行三个维度不仅对诗歌有了深切的了解,更是同伴间灵魂的交流与碰撞!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人充满期待!

感悟:

  1. 语言是有不同形式体现的,对语言的理解基于每个人教育背景、经历体验和 话方式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答案。
  2. 教师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出发点,都有用意,指令清晰;感觉轻轻巧巧间“四两拨千斤”。
  3. 教师在每个环节都没有对学员的发言作点评,全然地退到幕后,把“话语权”真正“还给”了学生,而学生在这些互动中享受到“被听到、被看到”的愉悦感。
  4. 课堂打破了文学,美术,戏剧,哲学,等各个领域,使课堂情景创意无限。
  5. 小组间的合作,让大家各显所长,增进理解合作。
  6. 当师生间、生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激发的时候,课堂呈现出的和谐美让人心旷神怡。说明,教育只有在“安全”的情境中才会是有效的。

后续尝试:本人在所教的班进行了部分尝试,要求学生作为周末回家作业在新学的两首诗歌中挑选一首,配以封面,并问一个问题。然后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把学生的作品铺放在教室四周的边柜,每人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回答作品中的问题,反馈如下:

  1. 学生用画面表达的能力一点不亚于成人。有学生画出了漂亮的水墨画,有学生把封面封底画成设计感十足的kindle的界面;有写意的,有写实的。体现了对作品内容及意境的充分理解。
  2. 由于时间、空间的不足,(不是悬挂的,而是铺在边柜上),24个小朋友不能把每一份作品都浏览一遍,部分作品可能来不及细看。这个问题在其他公办学校班级人数翻倍的情况下,可能更为突出。
  3. 问题的设计有针对文学常识和文本理解的,如“碧碧是什么意思?”。有针对故事的,如“宫女为什么不能回家?”。问题的回答也都吻合逻辑。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辨水平基本符合这个年龄段。
  4. 在互相倾听答案环节的时候,课堂上总有小声音出现,互相学习的氛围因为“听”的习惯不好而被破坏。这个也许是班级纪律问题,也许是环节设计还不够贴近这个年龄的学生,需要继续实践来探索。”

 Sunny濮淑毅

 

“虽然短短2小时的赏思行培训活动,但我们作为培训对象,和培训者融为一体,参与到他组织的活动,各种互动颇多。大家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和语言的鉴赏能力,集思广益,共同来细细评味、斟字酌句感受语言文字和诗句的美。希望在自己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能受到启发,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让孩子不仅学得扎实,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让学生感受阅读是快乐的、是有趣的。”

Natalie 蒋佩

 

“本次培训让我以学生的角度去体验了一节阅读课,阅读的内容是一首徐志摩的诗,其中第一个制作封面的环节就很新颖,令人印象深刻。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但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诗歌,而且要尝试把自己对诗歌的感受转化成视觉的东西。诗歌是富有美感的文字,如果只是简单地从介绍徐志摩这样的导入活动开始教学的话,恐怕不仅会破坏了诗的浪漫,更会让我们的学生觉得没有趣味。在把诗歌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学生之时,相信就有学生会对这样一种优美的文学作品产生好奇,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等等我们老师看得很重的知识,他们会自发地去寻找答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再谈一谈交换问题和答案的环节,当时的情形让我想到了两个字:论坛。人人都可以晒出自己的疑问,人人都可以对别人的提问进行回复。学生在交换想法的过程中能自然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比讲授式的一问一答效率可高多了。这样的活动也更容易产生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和学生之间又有更多地思想的碰撞,每个人心里都有想表达的,每个人都很想去表达。诗歌的解读本来就带有非常多的主观色彩,很多问题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这样的活动更容易帮助学生形成对诗歌的个性化的理解,同时必然会留下许多问题,这些“遗留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甚至比学到的知识更有价值,因为它们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最后说一说表演的环节,这个活动是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把诗歌中的情景与画面表现出来。在这一环节,学生能把在戏剧课中学到的技能展示出来,前面的学习活动是相对安静的,而在这个环节里学生需要与小组内的同伴商量和做准备,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的戏剧活动并非专业意义上的表演,而是戏剧方法和元素在教学中的应用。这让我想起的之前看到的一个概念,就是“教育戏剧”,这种教学手段也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多地被应用。”

Carrie马珺

 

“在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中,我真切地感受着——阅读,是因为的习惯,而热爱阅读,是因为你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文字,带给你精神上的共鸣,心灵上的慰藉……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心静的人能够在喧嚣的社会、浮躁的现状下,静心从每个故事中找到自我、重生自我的力量。

从老师的职业角度而言,我们在学生角色的体验过程中,跟着导师在轻松、诙谐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解读着怎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们喜欢、享受并有所收获!从简单的诗歌封面设计,到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质疑,到诗歌的戏剧演绎,到最后的改编、创编诗歌,整个过程都是对作品的层层剖析,对自我内心的层层触及……

有深度的阅读,都是在有共鸣、有共识的过程中实现的。”

Fiona郑熙彦

 

“这样的阅读氛围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轻松,大家围坐在一起,走近大师,品诗赏析,或静或动,或思或问,思维的撞击使团队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诗人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一首《偶然》却叩响了每一个的心门,此刻让每一个人都感到他近在咫尺。文学,就是需要这样的“思”、“赏”、“行”,才会使她的独特韵味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 

Doreen张朵                                                                                                                                                                                                                                                  

 

“这次的“思赏行”阅读培训,没有滔滔不绝的说教,没有激情盎然的言辞,而是犹如钟老师般朴实、沉稳,还有自然而然的沉浸。

怎样去解读一首诗?我们可以绘成一幅画,那是自己内心独有的风景;我们可以用肢体表演,走进那时那人的心境;我们还可以进行再创作,如你所想,如你所期。相互欣赏,亦是相互借鉴,多一份对文本的感悟。在倾听中启发思考,在思考中倾听诗人,当我们走近诗人,还有什么是不自然的流露呢?

这堂课让我们几个悄然成了主角,去读、去思、去言、去写,我们在接纳,也在分享,我们乐在其中,沉浸其内。从诗行到诗人再到诗境,我们走得越来越深刻,它感染了我们,我们也要为诗人解开一个心结,那便是我为你写的诗!

 多少年来我没有进行过这样的阅读体验,愉悦身心、激发思考、乐于言谈、善于创作,一切水到渠成,它留给我的无疑是难忘而深刻的。于我们的孩子们,能早一些接触到这样多元、具有公民意识的个性化阅读,是一件十分庆幸的事!”

Daisy姚莉

 

“今日小雪。读着老师们的感触,回忆当时的场景,意味深长……如果不是在现场,很难体会到,原来,教师基于孩子的发展需求而收获的自我成长是如此触动人心。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自以为是的老师了,相比之下,意识到不足,能看到前进的方向,并勇于实践,是多么可贵?这是我第二次走近“思赏行”,感受更多,理解更深……之所以引进并和同伴们分享它,是因为切实感受到了它对于教育改进的价值所在。“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而应当去扎扎实实做出来。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了一场不会停歇的自我提升之旅,所有的所有,都是为了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同时,惠及每一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就这样,坚持和大家一起同行,去静静地思考、细细地感受、也定定地实践……享受我们自己的工作,享受这一份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岁月静好,让我们在这样的平凡中品味精彩和甜蜜……”

Sue  顾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