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GENCY NOTICE

Sorry but this form will not work without cookies enabled. Please adjust your browser settings to enable cookies to continue.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how to do this please see our.

招生部联系方式
  • 双语教学环境

    为学生打开世界之窗,提供无限机会。

    primary students

  • 了解更多

    国际优秀师资力量

    contact us

  • 特有的学习机会

    我们为孩子提供超出想象的丰富学习体验

    technology

  • 学校新闻

    300px boy

  • 咨询

    我们将为您提供关于申请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帮助

    secondary students

  • 联系我们

    在这里,我们的中外籍教师将就学生个人品性、学术发展以及社会交往上不断激励他们。

    swimming

加油NACIS妈妈!拒绝教育内耗,我们不会被“标签”束缚!

对于教育的讨论和争议始终是火热的,近年来涌现的影视作品也纷纷开始触及从教育辐射出去的话题。

 

近日,曾在NACIS取景拍摄的育儿题材电视剧《加油妈妈》在中央卫视播出,讲述了五位性格迥异的妈妈在面对亲子关系、婚姻的相处、职场平衡等方面做出抉择的故事,该剧也引起家长圈对于双语教育、幼升小、心理教育等话题的热烈讨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妈妈?我们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

上海诺达中学部的心理辅导老师Sunny是上海诺达的创校老师,她和孩子在NACIS度过了六年的时光。母亲、教师、心理辅导老师,Sunny在多重角色中积累了对于教育本质的深刻体会:每个孩子自带使命、各有精彩;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并拥有足以支撑这一辈子的天赋血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任务是要协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天赋和使命。

 

在上海诺达,有很多和Sunny抱有相同理念的妈妈,她们陪伴着孩子经历一个个重要的瞬间,她们用爱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港湾,她们用理性目送孩子探索未来。

 

她们,就是我们的NACIS妈妈

 

我们访问了3位NACIS妈妈,一起来听听她们和孩子的故事。

Q1:现在的孩子和您在这个年纪时一样吗?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便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大的福利,新闻、书籍、知识类技能类的课程资源随处可得,学校不再是学习资源的唯一提供者,从这个角度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时幸福!同时大量的资讯也产生甄选的挑战,涉及时间、精力、财务的平衡,产生了另外一种压力和辛苦。 Sunny Pu,创校教师及家庭 &中学部心理辅导老师
sunny1
上海诺达绝大多数的孩子没有对于物质的顾虑,所以他们反而会去思考一些抽象的哲学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意义是什么?我经常会和我的孩子讨论这些关乎人生的问题,我恰恰觉得这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学习才真正有了意义。 吴迪女士,上海著名心理咨询师&90年代美国海归
alvin

Q2: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您想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最看重的是品行的培养。我从小就告诉她同理心的重要性,发生问题的时候,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锻炼换位思考的能力来提升自己。

我始终相信,爱是一个圆圈,当我们释放爱的同时,我们会在不久的将来收获爱。 Sandra Cai,NACIS创校家长&家委会成员
Sandra
简而言之,我希望他们“长成自己该有的/最好的样子”。每个孩子自带使命、各有精彩;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并拥有足以支撑这一辈子的天赋血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任务是要协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天赋和使命,这个过程贯穿幼儿、童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自我探索的漫长过程,但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象,越来越有吸引力…… Sunny Pu,创校教师及家庭 &中学部心理辅导老师

Q3: 对孩子的教育策略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么?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Sandra Cai,NACIS创校家长&家委会成员:

 

我和女儿Chloe的相处模式并不是自始至终都一样。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控孩子。多年前的我,每日沉溺于陪伴她学习中,无法自拔。当她学习的时候,我就一直坐在她身边陪着她学习。当时经常会被自己感动,因为觉得自己努力付出了那么多就该有回报,但实际上由于没有培养孩子的内驱力,结果经常差强人意


第二阶段,尊重孩子。我开始思考之前的相处模式是否合理,我发现其实可以不需要这样陪伴孩子。之前所关注的只是孩子的成绩,当时的我认为这代表了一切,而我逐渐明白,我应该学会去尊重孩子。爱,应该是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而并不是勉强孩子如我所愿。


第三阶段,放手做个“懒妈妈”。我们总是会用“我这是为你好”来绑架孩子,其实是我们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框住了孩子未来无限的可能。在这个阶段我开始了“甩手掌柜”模式,当我们完全不想改变对方时,才是真正高质量的陪伴,这也是幸福的关键所在。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家长。教育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孩子。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我与你”的关系。

最近和一位妈妈聊天,我提到这些观点,她惊讶不已,你怎么改变了这么多,不像原来的你了。我回答道,人是会改变的,孩子带着我一起成长了!

Q4: 社交媒体上对于“妈妈”有很多标签,“海淀妈妈”、“前滩妈妈”,如何看待这些标签?“NACIS妈妈”的画像可以如何描绘?

 

吴迪女士,上海著名心理咨询师&90年代美国海归

 

我并不认同“海淀妈妈”这样的标签/束缚,我更愿意用非常认同全人教育的妈妈来形容NACIS的妈妈。在我过往心理咨询的大量案例中,很多妈妈把孩子送进双语学校,看似认可全人教育,但实际上依旧带着过时的教育理念,无非就是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考北大清华”,变成了“哈耶普斯麻”。真正的全人教育就应该是去认同去拥抱孩子的无限可能性,而不是追求所谓的“名校效应”:并不是“耶鲁金融毕业,进入华尔街投行,三十岁年入百万”,才是对于成功的唯一定义

 

我的孩子Alvin今年11年级,2018年从鸡血的体制内民办初中转来NACIS,虽然他在那所学校的成绩也不错,但是我完全不认同那样的教育方式。Alvin的兴趣多样,除了是理工科学霸,因为爸爸是电影制片人,耳濡目染,孩子从小喜欢电影,喜欢戏剧,喜欢舞台,也在NACIS参加很多学生戏剧的表演;但同时他也喜欢研究料理,他做饭的时候仿佛就像在做化学实验一般认真细致。如果Alvin在申请大学的时候选择营养学专业,以后想读蓝带,做一名大厨,我会非常为他高兴。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能将热爱变成一生的事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Sunny Pu,创校教师及家庭 &中学部心理辅导老师

 

我心目中的NACIS妈妈代表相当一部分海派家长的心态:她们突破传统的育儿理念,在旧有的机制和西方的教育理念中寻求发展和平衡,有相当的学习能力,有自我负责的态度

 

她们也在为NACIS这样一所学校的本土化进程做着自己的解读和贡献,成为学校社群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生命态度。

 

Sandra Cai,NACIS创校家长&家委会成员

 

我认识的几位NACIS妈妈都很优秀,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有独到的见解,不随波逐流是NACIS妈妈最大的特征,我们认同NACIS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诺达,普娃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光,相信光,成为一束光

 

Q5: 学校在亲子教育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Sunny Pu,创校教师及家庭 &中学部心理辅导老师

 

现代亲子教育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家长普遍焦虑,家庭缺失生活气息,大家普遍着力于培养“成功的孩子”,但又普遍缺失“幸福感”。当这种焦虑感渗透到社会集体潜意识,就将传递到下一代亲子关系。

 

作为学校教学和德育的支持部门,学校心理部门做了一系列家长工作坊,希望能连接到越来越多的家庭,让家长在亲子教育中不再孤单前行。家庭即资源,孩子即资源,但是家长和孩子往往是两个话语系统,学校在亲子关系中可以通过活动、讲座、个案咨询建立各种通道,甚至充当翻译器、协调者的角色。

 

Q6: 可否用一个词概括您对亲子关系的理解?

 

吴迪女士,上海著名心理咨询师&90年代美国海归

 

榜样”。我相信一句话:一流妈妈做“榜样”;二流妈妈做“教练”;三流妈妈做“保姆”

 

我的女儿Sarah就在接受采访时说:我长大之后想成为我妈妈这样的女性。我相信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我的祖父母是中国最早一批的留学生,90年代我也从美国留学回来,我们都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职业。我现在给孩子的教育,也是我的父母,我的祖父母给我的教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得自在,并且逻辑自洽,人生的价值是需要自己来构建。这其实又一次回到了我和孩子一直在讨论的问题: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把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读,通过自己的经历,传递给了我的两个孩子。

 

这也是一种教育的传承。

 

Sunny Pu,创校教师及家庭 &中学部心理辅导老师

 

如果是一个词就是“陪伴”,加上修饰词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这个陪伴的过程中其实是双向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长成了该有的自己,可能是苹果的样子,可能是樱桃的样子;父母在孩子的陪伴下磨练为成熟的家长,甚至又随着孩子成长了一遍,修复了自己需要改进的部分。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纪伯伦《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价值观多元,态度理性,不被一个标签束缚,不被一种选择绑架,这可能是NACIS妈妈们,最真实动人的模样。

 

感谢NACIS Shanghai的妈妈们,让我们看到了有关教育无限可期的未来,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将全人教育践行下去,谢谢你们给NACIS大家庭带来的生命力和包容度。

 

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加油NACIS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