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NACIS小学部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我思·故我行”由学习者主导的双语阅读分享会。校园里的每一个年级长廊都因为孩子们的创意而独显特色——双语共读经典书目,双语分享创作体验……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孩子们进行了更自主、开放的表达,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
在一年级专场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奥莉薇》、《蚯蚓的日记》,完成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整个走廊布置得温馨又活泼,孩子们用折纸的方式设计了自己心中的“奥利薇”,将它和真的小猪做了对比;仿照《猜猜我有多爱你》里的句式,给自己所爱的人做了温馨的贺卡;在感受《蚯蚓日记》趣味的同时,孩子们创编了其他小动物的日记,还用环保材料设计了奥莉薇衣服穿来学校进行表演……现场互动中,孩子们更带着家长一起做兔子耳朵,捏蚯蚓,给自己的好朋友写贺卡,童心、童言、童语弥漫在走廊的每个角落。
二年级分享会上,家长在孩子们的带领下,参观了以《爱心树》、《跑得太快的斑马》、《市场街的最后一站》为主题的展示区域。每个区域都由老师精心设计布置,将孩子们的作品很好地呈现出来。他们激情澎湃地与家长分享了自己的双语阅读作品及阅读感悟。 将自己擅长的音乐、戏剧、编程、美术等融入到绘本故事的创意表达中,用多元的、个性的、可视的方式呈现了自己所阅读的内容。他们或用双语的形式再现树和小男孩的欢乐时光,或是用舞动音乐的形式演绎斑马与小伙伴间的友谊,或者仿照《Zebra run fast》创造新的故事,或用爱心卡片写下自己与祖父母之间的温馨故事……这是一个融汇的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在场的家长和孩子们也从这个奇妙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阅读世界。
三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名著《西游记》的阅读分享。在空间布置上,每个班级门口都悬挂着孩子们的版画设计,他们的作品既融合了美术创造,又结合了学生的文本理解;三年级入口的假山也备受瞩目,假山上的小泥人正是孩子们对书中人物理解再创造。在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话剧、皮影、布偶等舞台形式,向家长们分享了自己对文本内容的诠释。学生的呈现活动形式丰富,双语版本充分发挥了学校特色和思赏行的学科优势。所有的分享内容从前期准备到成果展示, 都是由孩子们自主完成,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夸赞不已。
四年级同学们研读了《水浒传》,他们“脑洞大开”,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思,创意性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有的同学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自主创编歌词,以Rap的形式唱出自己对水浒英雄的理解;有的同学发挥双语学校的特长,或自创双语版皮影戏,或以现代的方式进行纯英语戏剧表演,赢得了全场的掌声。通过与美术学科融合,孩子们在白描108将的过程中对水浒英雄的外部形象了然于心,更是通过“大话水浒”“了不起的林冲”“我眼中的宋江”“李逵之辩”等读书汇报活动,表达了自己对梁山好汉为人处世的欣赏,也表达了从人物和事件表面反思到的社会事态。共读一本书,让孩子们异彩纷呈的智慧在交流和分享中发光发亮。语文素养在个性化表达中得以落实。
五年级学生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外教老师带领孩子们制作了多元的静态作品,英文版本的三国人物介绍,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泥塑,为活动注入了活力。中方教师则从文化传承入手,指导了戏剧、京剧脸谱、书法等作品,为活动提供了文化深度。那一幅幅的书法作品,那一张张生动的脸谱,无不凝聚着孩子们的创意、思维。活动现场孩子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无论是静态作品制作、剧本创作还是最终的舞台表演,教师在进行适当指导的同时,也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磨炼。从走廊的布置,到学生的表演,都强调了文化深度,让学生体会到完整的“三国文化”而非单纯地阅读一部小说。
“思赏行”个性化双语深度阅读给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架起了一座桥梁——在内化母语文化的同时,也让外教深度地了解了中国文化。通过让学生亲历学习并回顾创造,每一份作品背后都写满了孩子对自己、对生命、对世界的体悟。同时,教师以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判断与交流,从而悦纳自我、欣赏他人,也乐于倾听反馈意见,在创造与分享中进一步积累与更新学习体验,并将学习成果应用于生活世界。我们非常感谢亲爱的家长给予孩子们的支持与认可,我们的共同鼓舞给了孩子更多元创造、自由表达的空间和平台,促使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