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全球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使各年龄段的学习者都能认识全球共同的问题,从而积极推动和建成一个更加和平、包容、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在上海诺德安达,我们通过多样化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尝试承担全球公民的责任、并解决全球正在面临的问题。
上学期,NACIS小学部发布了以“童眼观生态”为主题的图文影像征集比赛,旨在用创意征集的形式鼓励我们的同学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中,一年级的Michelle和Nicole同学的原创歌曲《保护地球妈妈》收到了广泛的好评,她们怀揣强烈的信念,用音乐为环保发声。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一个何以为家的故事
说起创作这首歌的初衷,Michelle和Nicole回忆起了小学MDL(主题学习课程)课堂上的一幕。
“老师让我们看了一张照片,上面是北极熊妈妈和北极熊宝宝挤在一块小小的冰块上,冰块马上就要化开了,它们快没有家了!”
老师从中国濒危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入手,和学生探讨这个世界上正在灭绝的野生动物。被砍掉犀角的犀牛,被残忍夺取象牙的野生大象,肚子里都是废弃塑料袋的鲸鱼…这些图片及视频素材都给了学生极大的触动: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吗?
在七周左右的主题项目学习时间里,老师带领学生从不同的媒介上查询了有关环境保护的英语资料,在了解了相关信息后,学生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自我探索,扩充该领域的知识。书籍、漫画、电影,博物馆,每一位同学都沉浸在自主学习的乐趣中。
上海诺德安达的MDL主题学习课程(multi-disciplinary learning),鼓励孩子们用英语来学习课本知识,再将所学做成不同形式的作品并展示。在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内,老师采用更加联结化的,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提供更多合作学习、主题式学习的机会。以“全人教育”为目标,教育的目的也不仅是教授知识,而更应培养内心丰盈、并能够积极行动的未来公民。
在课程最后的展示环节,同学们将自己在几周时间内的所学转化为不同的呈现形式。动物信息档案、思维导图、野生动物彩笔画、个人表演,每一个充满个性的作品都表达着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真挚。而在不久后的几天,便是世界北极熊保护日。这样的教育,比任何方式都更有力量。
跨学科、多维度
在上海诺德安达,MDL在多年的实践下,课程教授与实施已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数学、地理、STEAM、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各个学科间的配合,保证学科知识充分铺垫之余,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个性释放。
在去年三年级的MDL学习项目中,同学们在几周的学习时间内,从地理书本中学习了大陆板块迁移对于恐龙的影响;在数学课上学习丈量恐龙的长度;在艺术课上用石膏粉制作霸王龙的眼睛;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学习如何布展;在最后的展示环节中,同学们带大家走进了“侏罗纪世界”:有恐龙世界的实景模型展示;有恐龙化石的考古探险;有一整面的恐龙眼墙面;也有恐龙说唱。
在这些不同纬度的学科交错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而不是局限在单一的思维定式中。“我们不希望每一个都做一样的东西,而是展示他们各自的特点,一年级MDL老师Matt说道,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意,不限形式。知识和技能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将他们的所学做出延伸,注入自己的思考”。
于是,便有了开篇这首自肺腑的歌曲。
Michelle和Nicole说,这首歌由他们谱词,前前后后录制了10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是能用这种方式鼓舞更多人保护地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What if?
MDL北极熊主题课程的第一节课上,Matt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
What if?
“我希望在这次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能不断思考这个问题:我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授知识,而更应培养内心丰盈、并能够积极行动的未来公民。这也是NACIS所背负的“全人教育”的教育使命。Michelle说,她的家里有一幅千纸鹤画,是用家里用过的纸巾叠成的。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给家里带来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中国古来素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劝诫,相信会有更多的NACIS因此而受到鼓舞,共同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而付出自己的行动。